close

Jamie Cullum現場演唱版

 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  
  twenty-four little hours
  Brought the sun and the flowers
  where there use to be rain......

  〈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〉,由Jamie Cullum所演唱的版本,是我每天必聽的一首歌,百聽不厭。我很難用簡單幾句話說明我對這首曲子的陶醉程度。

  記得兩年前初次在電台聽到這首被翻唱多次的老歌,那時我正因為工作上的煩心事,整個人充滿負面情緒,扭開收音機,倒坐在沙發上,像一隻脾氣極大的家貓,不停用腳爪子對拖鞋出氣,此時電台播放起這首歌,接下來5分12秒的時間,我沉浸在從未經歷過的奇妙感受裡。

  演唱〈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〉的Jamie Cullum,成熟的歌唱技巧,鮮明的獨特風格,不是用嗓子唱歌,而是用感情,其歌聲乍聽之下,你會認為他必然是個歷經滄桑的老歌手,有種「老頭兒我活了半世紀以上,這世界沒什麼大不了的,就聽聽我的人生談吧」的感覺。

  ——這當然是尚未聽過此君演唱其他歌曲時所下的論調,對於Jamie Cullum所詮釋的其他爵士樂經典曲目,其顛覆傳統之「盡心盡力」的程度,英國保守派樂評將之形容為「爵士樂史上的空前災難」。

  說他的歌聲有滄桑況味兒,是因為他在這首曲子裡表現出的穩重感及漂泊感,可是矛盾的是,你同時又能在曲子裡感受到隨心所欲的閒適氣氛。後來知道Jamie Cullum是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,知悉其「充滿活力」的生平後,再聽這首歌時,不知是否心理暗示的緣故,很輕易地,便由推翻了一地的滄桑中抽出一綑不羈的浪蕩。

  我喜歡在雨天聽這首歌,雨打在浪板上的脆響,就像Jamie Cullum的手指敲在鋼琴鍵盤上,合著Jamie Cullum歌聲裡的隨性,我的思緒也跟著動盪。一開始我會順著歌詞想像畫面,再來便脫離了歌詞的束縛,任想像奔馳。

  或者在冬天,天氣冷得讓人不想出門,可以沏上一杯好茶,按下CD Player ,雙手捧著溫燙的茶杯,腳下踩著棉質的厚拖鞋,什麼事都不用做,什麼事都不用想,就這樣坐著、等著,等到Jamie Cullum的歌聲由音箱裡傳出來時,杯裡的葉片將會開始上下浮動,而心也隨著旋律上下浮動,你在音樂的階梯上來往走著,身體也跟著暖和起來。

  我給幾位好朋友推薦過這首歌,每位朋友聽到Jamie Cullum演唱的版本,都跟我有一樣的反應——擱置原先正在做的事情,靜靜的聽,甚至連腳尖也忘了打拍子。

  由於對Jamie Cullum的歌聲著迷,我開始接觸他所演唱的其他歌曲。

  〈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〉出自《Twentysomething》這張專輯,由環球唱片於2003年發行,專輯收錄了許多爵士經典曲目,除了我所鍾愛的這首歌之外,還有一些好萊塢歌舞電影經典及來自百老匯音樂劇的名曲,如Gene Kelly演唱的〈Singing in the Rain〉、Lerner & Loewe的傳奇歌劇——《My Fair Lady》裡膾炙人口的〈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〉等,其中包括大師Cole Porter的不朽名作——Frank Sinatra所演唱過的〈I Get A Kick Out Of You〉,但是這首歌,我仍然覺得Frank Sinatra的版本比較適合我,Jamie Cullum的唱法及編曲,太過野了點。

  《Twentysomething》推出市場後,在英國樂壇造成轟動,三個月內銷售量突破一百萬張,甚至被推崇為「當代英國最傑出的爵士藝人」,也有人稱他為「本世紀第二個Frank Sinatra」,雖然他音樂裡的不羈調性,神似舞台上飲醉酒的Frank Sinatra,可是過多「搖滾起來」的爵士樂,還是讓許多保守樂迷——如我,難以消化。

  說回〈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〉。

  這首歌的另一位演唱者——Natalie Cole,也有必要聊一下。

  一樣的旋律,一樣的歌詞,聽起來卻截然不同,如果說,聽Jamie Cullum唱這首歌時,我是身在咖啡廳,隔著落地窗觀看路上行人倉皇躲雨的悠閒雅痞,那麼聽Natalie Cole的演唱,我就是浸在小酒吧裡,搖晃著威士忌杯且心事重重的中年白領。

  Natalie Cole的音質特殊,淺淺的沙啞是讓人著迷的磁性,將人扯進她的世界。在她的音樂世界裡,她是個說故事的能手,你會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故事的結局,可是又不忍故事太早結束,你也很容易意識到她的任性,因為她的歌聲律動自由,讓你預想不到她的下一步,聆聽她的音樂,妳只能被她牽引著,朝她想去的方向走,且過程中沒有絲毫的不情願,最終你將會成為她忠心的追隨者。

  Natalie Cole的歌聲有一種優雅的調性,卻又同時帶點淡淡的哀傷,這是因為她喜歡在某些音符上,偷偷地降個半音,好比「mi」、「so」、「si」這幾個音階,而這是藍調爵士的基礎技巧,由於是稍縱即逝的,使人不易察覺,但整體聽來,就成為其「優雅的哀傷」的特質了。

  Natalie Cole和Jamie Cullum唱這首歌時,有一個共通點,那就是兩人皆充滿了深深的情意,不知道何時才會有人這樣深情地對著我唱這首歌,又或是我會深情地對著那個人唱這首歌呢?

  無論是Jamie Cullum的不羈,還是Natalie Cole的優雅哀傷,〈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〉所延伸的故事,都值得我永遠地聆聽下去。

  我所認識的Jamie Cullum

  8歲接觸音樂,擅長吉他與鋼琴,受哥哥Ben Cullum的影響,迷上爵士樂,崇拜Oscar Peterson、Dave Brubeck等傳奇爵士樂大師。

  16歲時,在巴黎的爵士樂俱樂部演唱,Jamie Cullum優異的歌唱技巧,就是在此時期磨練出來的。

  19歲那年自費發表首張專輯——《Heard It All Before》。唱片推出後,他很意外的接獲一位爵士貝司手Geoff Gascoyne的邀約,參與其專輯的錄製。02年再度自費推出第二張專輯——《Pointless Nostalgic》,被英國傳媒名人Michael Parkinson予以大力推薦而引起樂壇注意,隔年甚至被邀請為英國女王的生日宴會演唱,使Jamie Cullum聲名大噪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電影《Bridget Jones: The Edge of Reason》的主題曲——入選BMI「二十世紀百大流行歌曲」的60年代經典歌曲——〈Everlasting Love〉,該片是採用Jamie Cullum所演唱的版本。

  Jamie Cullum的官方網站 

  我所認識的Natalie Cole

  1950年出生於洛杉磯的Natalie Cole,其父親為著名爵士樂歌手Nat King Cole 。在25歲那年(1975),Natalie Cole加盟了Capital唱片,以R&B曲風為主軸的首張專輯——《Inseparable》,推出後廣受好評,隔年並獲頒葛萊美獎,是當年的超級新人。

  得到新人獎後的Natalie Cole,在接下來的幾年,陸續推出〈Mr. Melody〉、〈Be Mine Tonight〉、〈Happy Love〉、〈Don't Look Back〉等暢銷金曲,曲風也由R&B逐漸轉為流行爵士。雖然未及父親Nat King Cole在音樂領域的偉大成就,當年的Natalie Cole,也成功地在歐美樂壇闖出一片天。

  好景不常,80年代初期,Natalie Cole因為吸毒惡習,歌唱事業一厥不振,幾近停擺,直到87年加入Elektra唱片後,推出《Everlasting》及89年的《Good To Be Back》,兩張以流行為取向的東山再起之作,才重新躍上樂壇。而由David Foster、Tommy LiPuma、Andre Fischer等大師所操刀的《Unforgettable》,最為樂迷津津樂道,在這張堪稱經典的專輯裡,Natalie Cole重新詮釋其父親Nat King Cole 輝煌時期的不朽名曲,有別於父親卻承襲於父親的爵士基因,將傳統爵士樂化為流行,成就另一個不朽。

  (演唱過〈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de〉這首歌的還有Dinah Washington、Barry Manilow等人;原唱則是爵士天后——Billie Holiday。)

  (我記憶中這首歌最早演唱的歌手是Billie Holiday,可是我對於篤定的寫她就是原唱,有點惶惶不安,我不是那種錯了又怎樣的偏執狂,我是那種很「龜毛」且缺乏安全感的偏執狂,這是讓我未來成為神經病的原因。所以對於Billie Holiday是否為這首歌的原唱,我保留對此結論修改的權利。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ng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